色彩风格

竹山:检察干警谈体会,晒心得③

【字号:    】        时间:2022-11-11      

  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周光辉
  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展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表现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
  人类历史中的现代化,呈现出了多视角的表现形式和历史进程。欧洲文艺复兴特别是英美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西方世界呈现出了经济上从农业庄园到工业经济再到信息知识再到智能虚拟数字经济的深刻变革。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自鸦片战争以来,也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的尝试与探索。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从“公车上书”到“戊戌变法”,从“宪政运动”到“皇族内阁”,从“辛亥革命”到“洪宪复辟”,最终宣告了简单复制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各种方案与探索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我们国家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艰辛探索,努力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逐步形成和明朗了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治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与价值体现,生态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上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清晰坚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的现代化,首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由我们的国家属性和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决定,是我们区别区分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的最本质特征。正如邓小平同志讲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保证了我们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方向。
  二十大报告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核心时,用了五个方面的表述,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体会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理解和实践。
  第一,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区域和城乡区别巨大。14亿人口中有1亿人刚刚告别贫困,实现温饱和小康。从新陈代谢状况不佳,人口再生产无力迟缓,快速进入老年社会,面临未富先老严重经济和社会考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严峻现实,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抓住发展这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第二,坚持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多地兼顾全体人民特别是弱势社会群体的根本利益与需求。坚持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既要坚持先富,更要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做好第一次分配,更要统筹好第二和第三次分配,既要讲究效率,更要兼顾公平。既要设计好过程公平,更要统筹好起点和基础公平。
  第三,在努力加快发展,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取其精华,大力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使之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精神高地,共同信仰殿堂。
  第四,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统筹人与自然,人口与资源,发展与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使人类的现代化与环境的美好,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谐共存,繁荣不息。
  第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不仅是过去,而且是在不远的将来,在实现现代化和发展壮大以后,也信守不称霸、不欺凌、不结盟的基本承诺。建设强大和现代化的国防和武装力量,以能战而止战,以准备战争而求和平。坚持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立场,为最广大世界民众而倡和平,谋和平,努力建设和平和谐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